生产二氧化硅虽不能说是高污染,但却是高能耗,远翔新材的单位能耗显然要高于竞争对手,在同行将能源原材料都转向以天然气为主之时,远翔新材仍以煤炭为主。有意思的是,拥有更高效能耗的同行产能利用率反而不如更为落后的远翔新材。
廖长春直接持有瑞科汉斯51,392,852股,占发行人总股本的49.1619%,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其配偶刘兵直接持有瑞科汉斯3,245,206股,占瑞科汉斯总股本的3.1043%,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2.2662%股份,二人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可以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系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1964年,新中国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运动。
周总理向毛主席提出,他的老家淮安,过去一直都有厚葬的风俗,地主大户为了修建坟茔,占用耕地,挥霍无度,贫民也往往为修造祖坟,不惜借贷卖身,形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风气。
如今到了新社会,改变风俗,领导干部应该带头。
所以,他想先把周家位于淮安的祖坟平掉,将坟地改为耕地。
归乡之路
对于周总理的这个想法,毛主席很认同。
因为提到了周总理的故乡淮安,所以,毛主席向周总理问了一件疑惑已久的事情:“55年了,你怎么不回家乡?”
从移风易俗这件事情也能看出,周总理一直都对家乡的情况非常了解,想要让家乡变得更好。
平时,他也没少跟毛主席这些老朋友,聊起自己的家乡风物。
可以说,对于自己的家乡,周总理一直都是百般牵挂。
然而,自从55年前离家之后,周总理就再也没有回去。
而这其中,有着周总理很多的考量。
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总理的工作确实太忙了。
从建国以来,周总理日理万机,新中国一穷二白,许多部门都是从零开始建设,所以,大事小情都离不开他这位总理。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周总理来说是常态,甚至几天几夜不休息也是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能留给个人的时间少的可怜。
所以,想要回到距北京千里之外的淮安,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1958年,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来到北京汇报工作时,特意和周总理见了面。
周总理看到家乡人,一下子感到非常亲切,拉着王汝祥问了好多问题。
王汝祥觉得非常惊讶,因为,周总理明明已经离开家乡那么久了,可他对于淮安的一草一木,还是记得非常清楚。
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王汝祥看到周总理这么牵挂家乡,便提出:周总理不如抽几天时间,回到家乡去看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都很想念周总理。
可周总理听到王汝祥的邀请,却是长叹了一口气,他说:
“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有一回,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梦见自己在文渠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可这些年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特殊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觉都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的朋友,爬爬鼓楼,放放风筝!”
说着说着,周总理的眼眶变红了。
看着周总理这样,王汝祥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可他除了安慰周总理几句,也做不了什么。
周总理话中提到,他1946年做了个回乡的梦,其实也是有缘故的。
顾虑重重
当时,是1946年五月,随着战火平息,蒋介石也把国民党政府从重庆又迁回了南京。
而当时,国共两党还是合作关系,所以,共产党这边也表了态,由周总理带队,将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了位于南京的梅园新村。
这个地方,距离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只有不到300华里。
当时,周总理是非常强烈的想要回家去看一看的。
在离开重庆,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总理还非常激动地说:“36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到了南京之后,周总理一度计划回乡,但最终还是未能成行。
这让包括毛主席在内的诸多同志,都感到疑惑。
当时有不少人劝说周总理,虽然工作繁忙,但回乡瞧瞧,也未尝不可。
但周总理反复考虑,最终还是拒绝了回家。
多年之后,周总理又与毛主席聊到这件事情,才说出了自己当时的顾虑。
虽然,当时他距离家乡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国民党虎视眈眈,国共两党之间迟早要爆发内战,周总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
所以,周总理担忧,一旦自己返回故乡,国民党很有可能借机生事,所以,周总理不方便离开。
另外,他还考虑到,蒋介石行事手段非常狠辣,许多同志的亲属都遭到了国民党的疯狂迫害。
如果周总理回到家乡,恐怕他的亲人也会被国民党盯上,将来万一战争一起,淮安距离南京如此之近,恐怕,他的亲人们立刻就会变为蒋介石手中的人质。
还有一点,当时,我党正在淮安一带进行土改。
周家也算是当地的望族,所以,土改政策肯定会遭遇到周氏宗族内部许多人的反对。
如果周总理在这个时候回去,恐怕很多人想要借机攀上周总理的关系,以此来阻挠土改。
虽然周总理绝对不会给自己的亲戚开后门,可就怕有心之人刻意制造谣言,更怕一些年轻的同志,因为周总理的缘故,面对周家束手束脚,给土改带来不方便。
最后一个原因是,周总理对于我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他要回乡,战士们就必须要保证周总理的安全,到时就得派出大量的警卫随行。
这会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
而且,一路上也难免会惊扰民众,周总理是最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
所以,虽然1946年这次回乡的机会非常难得,但最终,周总理为了大局考虑,还是放弃了。
牺牲小我
等建国之后,周总理心中的顾虑就更多了。
新中国成立了,但很多人心里还没有推翻三座大山,就连淮安当地,因为出了周总理,也难免搞起形式主义。
周总理的弟弟有一回就跟周总理谈起,淮安当地的政府想要翻修一下周总理的故居,打算让住在大院里的几户人家搬出去,重新建个纪念馆。
在旁人看来,这是脸上有光的事情,但周总理听了这件事,却非常生气。
后来,见到淮安当地县委的时候,周总理就对他们说:
“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周总理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
周总理的兄弟周恩寿身体比较差,周总理考虑到周恩寿的身体情况,已经无法应付他需要承担的工作,如果继续保留工作岗位,那就等于是空占职务,白白领取国家的工资。
这种事情,当然严重违背了周总理的做人原则,所以,周总理早早就劝自己的弟弟内退了。
周恩寿对于这件事情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安心听了哥哥的话,从此在家养病。
不过,时间一长,周恩寿当然也非常思念故乡,他和周总理一样,也是几十年都没有机会回去。
所以,有一回兄弟俩聊天的时候,周恩寿就提出自己想要回故乡看看。
周总理自然理解弟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他的态度却特别坚决,不允许弟弟回去,这让周恩寿大惑不解。
后来,周恩寿又跟周总理提了几次,但周总理始终不同意,弄得周恩寿对此也有些生气了。
他问周总理:“你是总理,你回去有光宗耀祖之嫌,我平民百姓一个,难道也不能回去看看吗?”
周总理见状,便对周恩寿说:“不能,就因为你是总理的弟弟!你想想,如果你回去,县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吗?明摆着要给地方的同志增加负担。添麻烦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到了1965年,因为周总理要平掉家乡祖坟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
这件事,必须得让家里人回去操办,周恩寿觉得,或许是个回乡的机会。
但周总理最后还是决定,让自己的侄儿去,而且反复强调,回去之后必须要低调,尽量不惊动任何人,办好事情之后立刻离开,不准让地方上的领导接待。
很多人听说这些事,都觉得周总理做的太不近人情了,不仅自己不能回乡,还剥夺了亲人回乡探望的权利。
可周总理心里有许多无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如果可能的话,周总理也想带着一家人回到故乡,可他是一国的总理,他做事情,必须要从全国的大方向去考虑。
周总理这一代革命者,建立新中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不再承受阶级的压迫。
可是,想要彻底的消灭阶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这些是刻在许多中国人骨子里的概念,家中出了一个官员,立刻引得全族夸耀。
古往今来,人人都在吹嘘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这样的事,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阶级固化、贫富分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在这种阶级压迫下,受苦受难的,终究还是最底层的百姓。
所以,周总理不能开这个头,甚至,他有意的在公共场合淡化自己和故乡之间的联系。
他没有用总理这个位置,给自己或家人谋取任何的利益,相反,他牺牲和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遗憾难全
到了70年代,周总理确诊了癌症,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
或许是感受到自己时日无多,周总理愈发的思念故乡。
当然,在外人面前,他是从来不展露这些的,只有面对自己的妻子邓颖超,他才会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自己的家乡,聊自己小时候的一幕幕。
但他还是从来不提回家的事情,他说,自己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只能再等一等。
可他再也没能等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于北京。
本来,大家以为,周总理这样思念故乡,既然生前不能够回去,死后总该葬于故土。
可事实上,周总理当初为了响应国家推行火葬的倡议,早就已经立下遗嘱,自己去世之后,绝不土葬,要将骨灰撒入祖国的江河湖海之中。
邓颖超深深理解丈夫对祖国的一片心意,所以,在他去世之后,虽然也有很多人劝说邓颖超为周总理执行土葬,但邓颖超还是坚决的尊重丈夫生前的意愿,将他的骨灰洒入了江海之中。
许多年之后,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59年一月,周总理忙完在广州的工作,返回北京。
而当时,飞机的航线会途经周总理的故乡淮安。
周总理也是在飞机上偶然听机长说起,才知道飞机马上就会从淮安上空飞过。
当时,周总理整个人都振奋了起来,他对机长请求道:“快到淮安上空时,能不能拉下一些高度,让我看看老家?”
对于总理这个要求,机长当然没有拒绝。
飞到淮安的时候,飞机慢慢的降低高度,下面的景物尽收眼底。
周总理激动地趴在窗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下面。
机长看到周总理这样思念故乡,于心不忍,于是,他对周总理提出,自己可以开着飞机,在上空继续盘旋几圈,让周总理把家乡好好的看一看。
但周总理听到,却连连摇头,让机长按原航线,赶紧飞回北京。
虽说盘旋几周,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一桩,但对于周总理来说,自己这次回来,是为了公事,能够这样多看家乡一眼,已经是例外了。
盘旋几周,浪费的是大家的时间,消耗的是国家的资源,就算是小事,他也绝不能够破例。
回想起来,建国之后,这竟然就是周总理距离自己家乡最近的一次了。
周总理的一生,始终把国家与人民放在第一位,舍小家,为大家。
他虽然没能再回到故乡,但是,他的故乡会永远以他为荣股票配资分析,永远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